2021年11月22日星期一

随顺世间法,随顺清净法,随顺染污法,随顺善法,随顺恶法,心地都是一念不生,不起分别执着,这叫净。

 【可爱乐净华光天王。 】


这个德号里面,意思很深很广。 我们在这十位菩萨里面,『可爱乐』我们看到很多,都加上这个字样,表「欢喜地」。 菩萨初破无明,初证法身,无限的欢喜,加上这个字样。 『净华光』,「华」是代表佛法,在本经是代表一切法,不仅是一乘、大乘,小乘也在里面,不仅是小乘,世间法也包括在其中,这才叫妙。 世出世间一切法,都在「华」一个字包括之中,一法都没有漏掉。 「净」是清净,清净是讲心清净,心地里面一尘不染,就像前面讲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断尽,这才叫净。 「净华」是什么意思? 无论随顺哪一法,你们要听清楚我说话,随顺佛法,随顺佛法,随顺世间法,随顺清净法,随顺染污法,随顺善法,随顺恶法,心地都是一念不生,不起分别执着,这叫净。 入这个境界,这是佛家讲"哪一法不是佛法? 法法皆是佛法"。 你明白了,法法皆是佛法;你要不明白,《大方广佛华严经》也不是佛法。 由此可知,佛法跟世间法从哪里分? 一念之间。 一念觉,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念迷,佛法也是世间法,在一念迷悟之间。 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所以一切法无不是佛法。

2021年11月20日星期六

华为HR胡玲事件,任正非定调,胡玲走人,事件隐含的职场潜规则

 导读:

任正非和稀泥?胡玲不合格HR?事件还隐含哪些职场潜规则?

一、胡玲走人引关注

10月6日,光飞咨询(gfzx)转载了华为总裁办电邮,以及胡玲离职的情况,参见《任正非评华为HR胡玲事件,胡玲已申请离职》,没有想到网友吵翻天,各种论调甚嚣尘上:

支持胡玲的赞她勇敢,新时代反抗强权的英雄;

反对胡玲的说她不是合格的HR,不明白职场的规则;

支持华为的认为“大企业病”若烹小鲜,改革得慢慢来;

反对华为认为公司不正视问题,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以上是主要观点,让小编始料未及的还有“间谍论”、“水军炒作”等非主流观点。

该事件之所以备受关注,主要因为事情发生在“华为”,同时,“胡玲”正是职场千千万万个职业经理人的缩影,让太多人感同身受。

特别是任总“和稀泥”的定调后,胡玲“被迫”走人的结果都让职场人士对职场潜规则有了全新的认识。

大企业小社会,如果更多职场人士能汲取其中经验也是进步,同时,任总定调平息事件也值得企业经营者学习如何处理类似内部矛盾(内部斗争)。

本着他山之石的精神,特撰文分享我们的一些观点,这也是我司提供企业咨询服务的责任之一。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二、任正非“和稀泥”的定调?

身在职场,我们总是发现公司存在很多问题、不合理,而管理者(领导)都是傻的,瞎的根本不知道。

其实不然,对于华为存在的问题,任正非先生非常清楚,相信内部高管也是非常清楚的,但是这是大型组织的通病,相信很多时候任总也会有无力感。

任正非先生公开承认、批评华为存在的大企业病,承认“大企业病”是华为绕不开的陷阱,但是建议一点一点的改。

2018年,华为换届后,任正非先生在接受采访时称:

“我认为我们现在大企业病应该是很严重的,人力资源管理纲要2.0的目的,其实就是批判我们自己,如何能精简组织,提高效率。

高研班在研讨时,都是公司高层领导作为引导员。

有高层领导批判我们自己,说曾经对人的管理都是科学管理,现在怎么变成数学管理?

这就是僵化教条了,机构太庞大,太沉重了......这样董事会成员带头炮轰华为,促进全公司警醒。”

任总认为华为要解决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先炮轰,然后一点点小改革。

这与任总2019年10月5日总裁办电邮提出的观点一致:

“战时时期不宜大风大浪、大起大落、波涛滚滚,改革要静水潜流。”

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很多网友表示了理解与支持。

“治大国,若烹小鲜。”或许更适合华为这艘超级航母。

三、任正非眼中合格的HR

对华为而言,人力资源部在整个公司管理体系中相对于其它公司权责更重,它是任正非先生个人思想、意志的体现,这也是人力资源部比其他部门更有“特权”的原因。

任正非先生如何看待人才?

“什么是人才,我看最典型的华为人都不是人才,钱给多了,不是人才也变成了人才。”

华为要创造价值,应承认资本的力量,但更主要是靠劳动者的力量。

特别是互联网时代,年轻人的作战能力提升很迅速。

很多网友有中肯的评价:

所以,在任正非先生眼里HR才是执行他意志的主体,那么他对HR就有不一样的期望。

1、HR一定要懂业务

人力资源部门的人既要是人力资源行业的专家,又要是业务某领域专家,二者缺一不可。

HR工作本身是有价值的,我们不能把它做得没有价值了,甚至带来负价值。

HR既要了解“天气”,更要接“地气”,真正成为业务部门的伙伴。

HR本身是有价值的,特别是当人才资源越来越稀缺,HR职能本身为业务提供支持的价值空间必定会越来越大。

2、HR要让“遍地英雄下夕烟”

华为HR担负着持续激发组织活力的重任:

包括灵活的组织设计,推动责任与权力前移;

优秀干部的选拔和人才流动,实现人才辈出;

导向冲锋的分享机制;构建有助于员工持续奋斗的工作环境等。

HR还要让人力资源的关键举措能支撑业务战略目标达成:

包括对组织、对项目、对人的考核,瞄准商业成功,有利于端到端协同;

高质量的人才供应;

促进现有员工的能力提升。

除了重新激活组织,人力资源还要负责做新的调整,他说,“金字塔基座要异化,改变齐步走。”

从任总的要求看,“胡玲”能否算合格的HR呢?

四、你必须学会的职场潜规则

从官方给“华为HR胡玲事件”定调预示该风波基本结束,而任总签发的总裁办电邮给了我们职场人士很多启发,揭示了许多残酷的职场规则,值得我们反思。

1、职场没有公平

任总在电邮中强调HR工作重要,也指出“当然也有不尽公平,我们要换位思考一下。”

这也获得网友的认同。

初入职场,我们都相信职场中有绝对的公平,只要努力工作就一定能获得回报。

我们饱尝了职场的残酷,见识了职场的潜规则,就会知道职场没有所谓的绝对公平。

事实上,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没有纯粹的黑与白,比纯黑与纯白更加普遍存在的是灰色。

职场也是如此,让职场绝对公平,是一个过于天真的梦想。

职场没有绝对公平,只有调整心态。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说:“大多数职工的工作动机不仅受自己所得的绝对报酬影响,而且还受相对报酬的影响。人们总是喜欢把自己的付出和自己的所得做一个比较,如果觉得付出和得到的一样,就会感觉很合理、很公平。如果付出远远小于所得,很容易就会产生不合理、不公平的感觉。”

过多的纠结“公平”这个名词,只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纠结。

在职场上,如果我们总是把“不公平”挂在嘴边,不但于事无补,还会让领导对你产生更大的意见。

2、采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诉求

理性表达诉求、提意见是成熟的表现,选择正确的方式更是能力的体现。

胡玲采用“大字报”似的宣泄,这对公司来说无疑具有巨大的破坏性,甚至会被人怀疑居心叵测,将影响她以后的职业生涯。

任总委婉的提出:“员工讨论应集中在内部社区,不要输出到外部社区去干扰社会,人家也要生产。”

家丑不可外扬,保护公司的形象对于未来跳槽也是有好处的。

甚至外界会怀疑其个人人品、大局观问题。

这些都影响到胡玲未来的职业发展,毕竟HR圈子始终存在的,特别是互联网时代,已经没有秘密可言了。

3、提出解决方案取代抱怨问题

这是职场中最常见的问题,抱怨牢骚满天飞,但提不出任何解决问题的方案。

5000字的抱怨一气呵成,解决方案半个字也难提出,这对于公司来说毫无意义。否定别人、否定组织太容易,改善、提高组织却太难了。

任总明确的指出:“发现一件事、一个人的不合理是容易的事,解决全局平衡的红军要动许多脑筋。大家要互相宽容、互相理解,协商沟通调整。”

我们要学会用解决方案去取代抱怨,提意见很多时间会有管中窥豹的局限。

当你转变角度,换位思考解决方案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事情没有想象中的容易。正如任总说的,发现问题容易,解决问题难。

如果没有解决方案的时候提意见要谨慎,否则很容易成为只会抱怨牢骚的破坏者。

任正非:无法退休的老人

 他43岁被炒鱿鱼,不得不创业雇佣自己。75岁企业做得太大,惹了彼岸强国猜忌,恶意封杀。本来都快退休的人,为了家人、企业和国家,不得不抛头露面,连线全世界。


他是任正非。


文|婷婷的勇敢世界


60年前,一个49岁的浙江人,趟过几条历史的窄河,在贵州的一所山区中学当上了校长。此前他已执教超过15年,此后又做了20多年校长,直到75岁退休。


60多年后,一个都匀一中毕业的出息孩子再次给母校捐了一大笔钱。他的父亲生前,曾是这所学校的校长。那位1910年出生的老校长,奉献教育半个多世纪。他可能完全想不到,后来自己的儿子,比自己奋斗半生的小城还广为人知。


那个经常给母校捐钱的出息孩子叫任正非。很多人是因为他才知道,在中国的黔东南,还有个地方叫都匀。


一个组合奇怪的大佬聚会


2013年9月25日,北京西城的一套胡同小院门口,万通地产的老板冯仑吃惊的偶遇了联想柳传志。“今天什么活动啊?”柳传志也不知道,“老任说让来我就来了。”


进了小院,看到几十位直接或间接的熟人:四位部级官员,一位院士,四位教授,十位企业大佬。企业家朱新礼(汇源董事长),王长田(光线传媒总裁),古永锵(时任优酷土豆集团董事长),陈东升(泰康人寿董事长)等;还有政府官员、教育界人士和媒体人:贾春旺(最高检察院原检察长),鲁昕(教育部副部长)、陈存根(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副书记),胡昭广(北京市原副市长,北控集团董事长)。谢维和(清华大学副校长),程刚(北京四中校长),朱建明(北京35中校长),严文斌(新华社对外新闻编辑部主任),牛文文(《创业家》杂志社社长)等。


在冯仑看来,这样一个汇聚了教育部领导,党工委领导,中关村老领导还有文化人的局,是个非常奇怪的组合。没人知道是什么事,又不好意思问。几十个人扎在小院里寒暄。等待邀请人开场。


北京9月,秋高气爽。小院里挂了一个幕布,循环播放片子,有时候像战火、烽火硝烟,有时候又有很多年轻人在街头演讲、唱歌。


会议开始,大佬们才知道自己受邀参加的活动叫“都匀一中校园文化建设研讨会“。是由任正非个人出资组织,邀请自己圈内好友,帮助自己母校都匀一中拟定校训的一个活动。这所可追溯出400多年历史的山区中学,一直没有什么成型的办学宗旨。


受邀拟校训这个事情,让大佬们瞬间觉得很爽。这是一个私事,但又是一个公事,是自己的事又是别人的事。关键是以前从来没人想过这个角度:捐一笔钱给学校,还要帮助学校把校训理顺清楚。


大佬们三三两两激动起来,翻看材料,才发现拟个校训并不容易。华为的工作班子事先搜集了全国177所高中,美国26所高中,全世界37所大学的校训。中国著名学校的校训全齐了,甚至还有民国时候的校训。


现场播放了都匀一中的历史宣传片。大佬们边看视频边翻资料边头脑风暴:有的往大里写,有的往小里写;有的写给学生,强调品格;有的写给校长,讲的是办学宗旨;有的写给时代,爱国、敬业。最后进行分析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都匀中学的三种建议校训方案。


过了一段日子,任正非把最终定好的六字校训反馈给当初献计献策的朋友们:立志,崇实,担当。


这校训是讲给学生听,也是讲给学校听。希望学生立志、崇实、担当。字里行间对学校也有期许:要办一个长远的学校,踏踏实实,学校要担当起时代、社会给的责任。


冯仑后来回忆说,“我还没有看见过一个人,哪怕大学校长,大教育长,在一个校训上花这么大精力。”


联想和华为,


贸工技还是技工贸


校训研讨会那次,柳传志本来日程很满。但他还是推掉别的事情,花了一个半小时去了北京西城。他和任正非上个世纪90年代相识,有些私交,但平时见面不多。


两人同是1944年出生,都经历过饥荒年代。对饥饿,有着同样深刻的记忆。两家在起步阶段,业务有重叠,有“北联想”和“南华为”之称。1994年是一个分水岭。这一年之后,两家公司在技工贸和贸工技的路上分道扬镳了。


柳传志的风格是贸工技。具体表现是狂摘果子。放眼果园,不管哪棵树上的,也不管谁家的,先拿过来,再卖出去。他先从中科院计算所曾茂超那免费拿了一份专利,接着力邀发明汉卡的技术专家倪光南加入联想。仅凭着联想汉卡这一当时售价2500元的昂贵硬件,大赚特赚。早年联想的电脑只有品牌和包装盒是自己的,产品配件全靠进口。


华为工资都发不出的时候,联想已经日进斗金。华为收入达到40亿的时候,靠着销售天才杨元庆,倒卖零件的联想,一年营收达125亿,是华为的3倍。


任正非的定位是技工贸。没米下锅的时候,也贩卖过水果,但他更想种树。90年代初,华为GSM(即早期的2G)研发一年要砸下好几个亿,庞大的投入令人肝儿颤,分分钟能把自己拽进去。


十几个人的应届生小团队,单挑西方公司5000人的大活儿。结论是不行,GSM基站折腾了死了两次,花了好多钱。咬着牙继续砸,团队也跟着练了兵。折腾了几年直到第三次才满足了商用需求。


到了1999年,华为的基站转移到上海做第三次开发,负责人是王劲。王劲是华为3G,瑞典研究所,海思芯片等华为无线几乎所有重要产品和项目的技术骨干和研发带头人,这些产品是华为领先全球的最具技术难度的产品。2014年7月,年仅42岁的王劲倒在了上海研究所的工作岗位上,为中国集成电路的发展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阿里巴巴参谋长曾鸣还在长江商学院教书的时候,曾经问过柳传志:


“未来联想想做大还是想做强?”


柳犹豫了半晌,说:“那还是做大吧。”


1994年,联想技术大拿倪光南,想在芯片核心技术领域加大投入,打破国际巨头英特尔的垄断。柳传志更倾向于做少投入多赚钱的业务。这和他的个人经历有关系:他在创业之初,受过骗,卖过电子表、倒腾过电视机,他常说“我是做小买卖起家的”,还有一句是“崽卖爷田不心疼”。


理念不合带来的分歧最是致命。“倪柳之争”水深火热,联想业绩举步维艰。后来伴随着杨元庆的崛起,倪光南一脚出局。柳传志赢得了联想的未来。


他后来经常说“感谢元庆”。他是发自内心的。


就在联想宣布永久废除“总工程师”一职的同时,华为企业成立了“中央研究部”。起初联想甩了华为好几条街;若干年之后,形势发生逆转。


1995年,联想销售额67亿元,是华为的4.5倍


2001年,华为销售额超过联想


2018年,联想市值81亿美元,而华为估值已超4000亿美元,二者差距接近50倍。


华为的对手,一开始就遍布全球。从90年代的巨龙、大唐、中兴,到国外的爱立信,西门子,NEC们,华为把他们一一打败,进入移动时代,翻越爱立信、西门子、诺基亚、摩托罗拉、北电这些移动时代巨头,最后华为站在了移动时代的潮头。



华为和中兴,


死磕还是投降?


华为有个切肤之痛:98年,华为筹集了几十个亿,参照国际标准,研发3g标准系统,研发成功。当时,电信圈的国家队上书国家,要自主创新,定义一套自主的3g协议。国家自然很支持。


但自主的这套干得慢,不成熟,为了等自主创新交作业,政府暂停了所有3G牌照的发放。投入巨资的华为一时亏损巨大,难以为继。


电信和联通,要以固话的名义,拿技术落后的小灵通,曲线发展业务。中兴借着小灵通的业务,赚得杯满钵平。而坚信3G是未来的华为那一年的CDMA彻底绝收。撑到2004年,任正非准备用100亿美金把公司卖给摩托罗拉,双方的合同都敲定了,隔周摩托换了新任CEO爱德华•詹德(Edward Zander)否决了交易。


卖身没成。时任华为产品研发总裁的李一男做出放弃CDMA IS95,聚焦GSM的战略,虽然让任正非觉得华为快死了。但是这个决策,后来在2000年出海后,为华为开拓了一个很好的格局,为后续的3G、4G、5G确定了坚实的基础。09年,国家队的3g终于商用了,花了数千亿,结果商用后各种问题。最后,移动还得请华为来给国家队善后。


2018年,美国制裁中兴。中兴当时基本就是认栽了,停产,没你不行。缴纳了十几亿保证金和管理层下课之后,制裁期为7年的制裁被在3个月的节点被宣布停止。中兴股价随之翻了一番,输了面子赢了里子。


2019年的华为表现很刚。以一个企业之力,面对世界第一强国和其身后的全世界经济联合体,穿上小鞋依然说的是合作共赢。话里话外不得罪合作伙伴。赌的是政客对市场的屈服。


不过,对于华为来说,虽然说有领先的5G,有海思和“备胎计划”,甚至还可能跑出一套自己的操作系统。但长臂管辖,凡是美国科技占比25%的,都要服从禁令,限制的不仅仅是芯片。


全产业链的自供自给难度还是很大的。另外,这个25%只是现在,再往下到10%,华为就跟伊朗一个待遇了,再往下压到比10更低,将是一个疯狂的局面。


华为的门槛


贵州都匀一中的现任校长胡立军,是一位化学老师。6年前在北京西城任正非组织的那次”都匀一中校训研讨会“,他曾带着老校长孙显明,副校长姚明富,还有图书信息中心副主任章柏发一起参会。


回到学校,他们很快就把新校训“立志,崇实,担当”刻在了门口的石碑上,并告诉学生校友任正非给大家捐了图书和奖学金。为了鼓励学生好好学习,考好大学。校长曾给都匀的学生鼓劲儿说:


你们好好学习,考个理工科的985大学,毕业去华为找工作,到时候你就跟他们说你是都匀一中的,来一个要一个。


几年后真的有个都匀一中的毕业学生大学毕业去参加华为的校招,第一轮面试就被刷了下来。他回母校贴吧发帖说:校长虽然那么说,其实才不是。


华为的招聘门槛很高。


华为研发团队现在有700名数学家,800名物理学,和120个化学家,还有6000多基础科学研究员和超过60000的工程师。华为,早就敞开全球视野,在全世界范围内搜罗人才了。在英国建芯片工厂,会从德国招博士过去,就因为德国博士动手能力很强。


新西伯利亚大学连续六年拿到世界计算机竞赛冠军、亚军,但是所有冠军、亚军都被Google用五、六倍的工资挖走了。华为就出更高的薪资,跟google抢人才,为了争取世界各国的优秀大学生,华为从大二开始,就给他们发offer。


科学家们喜欢华为。因为华为在全世界出资资助教授的实验室,让教授有钱去招更多的博士生,从而有能力加强基础学科研究。


教授和他的博士生都可以到华为上班,但科研成果版权全部属于教授和他的学生们。华为如果需要用到合作教授的技术,会通过美国的“拜杜法案”原则,购买后再使用。


一个俄罗斯的数学家,在2g跨3g的算法上取得了突破。而另外一名任教于土耳其毕尔肯大学的数学家Erdal Arikan教授,被称为“Polar码之父”,他于2007年发现信道极化现象与极化码,开拓信道编码的新方向。


十年时间,华为把土耳其教授数学论文变成技术和标准。这也成就了华为5g。华为5G基本专利数量占世界27%左右,排名第一。


任正非认为只有「压倒性的战略投入」,才会有「压倒性的回报」。


对于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顶级成绩的科学家,华为会专门为他们开表彰会,再次给荣誉给钱。这种表彰更像是,科学院和联合国做的事情,而现在是一个公司在做。


如今,华为在专利方面,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统计数据中,华在2018年共提交5405份专利申请,是全球所有企业在2018年提交专利数量最多的公司,而截至2018年底获得的授权专利总量达到87805件。


无法退休的老人


他43岁被炒鱿鱼,不得不创业雇佣自己。75岁公司做得太大,惹了彼岸强国猜忌,不得不抛头露面,面对全世界。


在华为存在的1987到2017这30年的大半时间里,他可能是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家而不用之一。理由是:华为在电信通讯这个高度竞争的高科技行业里,成长成为全球市场份额第一极具盈利能力的企业;在通信、消费电子还有5G等领域,华为站到了行业的前端,进入到全球竞争的制高点。


在央视的一个专访中,女主持故作深沉,拧着眉毛提问。老先生哈哈大笑回答。举重若轻。但被世界最强国家组团针对,怎么可能没有困难?


这家由他亲自创办的公司,走过三十多年的历史。有了成熟的管理方法和规范的职业经理人团队。但是出了事儿之后,谁还能记得那几个轮值CEO都姓啥名谁。创始人光环无法阻挡。女儿被扣了,企业也遇到困难。以前不愿意接受采访的人,不得不出来推动舆论助战。


他是个糖尿病患者,本来都快退休。熟悉他的人说他非常节俭,超级爱读书。本来可以有点清净日子。但近期来看是很难了。


他年轻时脾气火爆,跟下属说“我发火时血压从不升高。”现在他觉得对不起正软禁中的女儿,让她做好持久战的准备。接受采访的时候,他说女儿很乐观,正准备读个“狱中大学”出来。大家都知道读一个大学要多长时间吗?


愿华为能够顺利度过难关。


作者:婷婷的勇敢世界,互联网从业者,产品爱好者。 本文首发自公众号:几何小姐姐(ID:jihexj)


———


参考资料


1、《任正非是中国商界最能立得住的名字》 冯仑


2、《苦难英雄任正非》 王育琨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3、《任正非,我的人生哲学》路云 群言出版社


4、《我的父亲母亲》 任正非


5、《华为的冬天》任正非


6、《任正非与柳传志,真假爱国40年》徐车长


7、《一江春水向东流》任正非

华为海思总裁何庭波《致员工的一封信》:居安思危才能做到临危不乱

 昨天一条热门话题迅速冲上了微博热搜,但不是什么某某明星公布恋情或是结婚的话题,而是华为的海思总裁致员工的一封信,原文如下:


尊敬的海思全体同事们:


  此刻,估计您已得知华为被列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的实体名单(entity list)。


        多年前,还是云淡风轻的季节,公司做出了极限生存的假设,预计有一天,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而华为仍将持续为客户服务。为了这个以为永远不会发生的假设,数千海思儿女,走上了科技史上最为悲壮的长征,为公司的生存打造“备胎”。数千个日夜中,我们星夜兼程,艰苦前行。华为的产品领域是如此广阔,所用技术与器件是如此多元,面对数以千计的科技难题,我们无数次失败过,困惑过,但是从来没有放弃过。


  后来的年头里,当我们逐步走出迷茫,看到希望,又难免一丝丝失落和不甘,担心许多芯片永远不会被启用,成为一直压在保密柜里面的备胎。


  今天,命运的年轮转到这个极限而黑暗的时刻,超级大国毫不留情地中断全球合作的技术与产业体系,做出了最疯狂的决定,在毫无依据的条件下,把华为公司放入了实体名单。


  今天,是历史的选择,所有我们曾经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多年心血,在一夜之间兑现为公司对于客户持续服务的承诺。是的,这些努力,已经连成一片,挽狂澜于既倒,确保了公司大部分产品的战略安全,大部分产品的连续供应!今天,这个至暗的日子,是每一位海思的平凡儿女成为时代英雄的日子!


  华为立志,将数字世界带给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我们仍将如此。今后,为实现这一理想,我们不仅要保持开放创新,更要实现科技自立!今后的路,不会再有另一个十年来打造备胎然后再换胎了,缓冲区已经消失,每一个新产品一出生,将必须同步“科技自立"的方案。


  前路更为艰辛,我们将以勇气、智慧和毅力,在极限施压下挺直脊梁,奋力前行!滔天巨浪方显英雄本色,艰难困苦铸造诺亚方舟。


  何庭波


  2019年5月17日凌晨


       原来是华为的备胎芯片转正了,看后,网友都沸腾了,有网友留言,这才是备胎最好的打开方式。在没有硝烟的时代,却处处都还有战争。“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国建国初期的强国口号,放到现在依然适用。要想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自己一定要练就一身过硬的武艺,没事时强身,有事时防身。俗话说“技多不压身”就是这个道理。我肚子里有货,我心里不慌。我有奉陪到底的本事,也有云卷风舒的气度。


       华为备胎芯片转正的事情,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小至一个人、一个公司,大至一个国家,一定要懂得居安思危这个道理,并且要付诸行动,一定要有长远的目光和纵览全局的思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你现在的生活就是你之前做出的选择的总和。


       居安思危才能走的更长远,安于现状,你跟那温水里的青蛙有什么区别呢?最终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关于转硕的那些事。

时隔四个月第一次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转硕这件事。抛开对老板的不满来谈个人原因。其实来说我们课题组来说,我们老板算是有钱,而且肯花钱,又对我们比较纵容的。当时老王还建议过我转导师。读不下去博士还是自己的原因比较多吧。沉不下心思做科研是最大的问题。

国内科研圈子一团糟,国外也好不到哪去,只会更严重。国内科研环境起码还受学校层面的制约,国外全凭老板喜好。博士还是适合衣食无忧的人来读。人会说谎,而钱不会。当你午夜12点扶着摔伤的胳膊等打车,以及等CT结果的时候,能帮助你的就只有口袋里的东西。而不是自己以外的名声,朋友,权,等等一切,包括家人。没有钱,你连CT都拍不了。人类是一种非常脆弱的生物。钱很重要。

研一穷得底朝天,那是真的穷。入学两个月没有任何收入。然后出去做兼职。很多事情是无怨无悔的事情。你做了之后就没有回头路。研一的时候助研是1250元/月。本科时候每月800~1000,但不够了,或者有其他理由,可以跟家里要。或者自己多取一两百。这里说的助研其实是助学金,统称助研吧。助研区别于家里给的钱,家里给的钱再少,只要有理由都能要。而助研给的钱再多,只要花完了就没了。

顺带一提,第一次真·助研费是在2019年3月到的手,距离入学已有半年。

所以研一的时候做兼职真的是昏天黑地。上课做下课做。钱这个东西和自由一样,上瘾。很多人可能只是懒上瘾。其实赚钱也是上瘾的。人类世界很多东西都不是依赖于强迫你做某些事。而是诱惑你做某些事。工作是会上瘾的。

所以研一还挂了科。

研二就继续赚钱,专挑赚钱的活儿来做。助教,以及兼职。科研?不存在的。如果发一篇SCI给10w,我能发5篇。“不打粮食的事要少干”。当时意识到了:钱在赚,但赚钱的速度赶不上花钱的速度。

然后就开源节流。开源节流为了之后的租房提供了很丰富的财力基础。以及培养了超低功耗维持运转的能力。经常把人比作CPU,插电的时候,主频要能升得起来。用电源的时候,主频低了,功耗低了,但不耽误干活。就是这个道理。

最开始大概是每天60元的限额,逐渐到寒假降到每天50元。不含大件。

放假回来就是研三,赚钱的势头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更猛了。可能对于一些事情的规划就是出于直觉。过往常常被坑的经历就必然会导致做事留有余粮,要有应急预案。

余粮和应急预案是两回事,怎么把他们弄到一回事上面,是个很困难的技术活儿。如果你去发传单,可能就没时间做会务。如果去做会务,就没时间发传单。如何让能够持续生存的业务线作为应急预案。这在当时是花了不少力气。

稳定不等同于固定。后来转硕之后,之前存的余粮,学的技术,以及hx的操作,以及家里的支持,以及,最关键的,长期与人打交道积累下来的稳定,可信赖的客户,成为交替变化时期的资源来源。也就是转硕而待遇基本持平。

依然是开源节流,吃的费用经过测试,最低能够降到450/月,其他500。这样就可以保障做一些基础的职业,而不会吃不上饭。比如开机床和送外卖。出力干活赚钱不丢人。

花这么大力气布局,最后就用上了。或许其中某一个业务线是不可靠的,或许某一个业务线在某些时间段是不可靠的。但是业务数量庞大,同一时间总能找到资源。这就形成了资助体系的动态稳定。

通俗的说就是转硕之后不但能吃到饭,还能吃饱,吃好。还能自己承担科研经费。


2021年11月18日星期四

木棉花开太武山,风狮爷笑哈哈。贡糖高粱四季兰,我送汝到海岸。


中国人在中国却无处安身,满世界逃亡。 大家都以为被朝鲜是我们的过去,其实那是我们的未来; 小学生:我把党来比母亲。 领导问:那你以后想当什么? 小学生:孤儿。 「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 「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取于州郡。」 「没有老兵,没有传承。没有新军,没有未来。」 木棉花开太武山,风狮爷笑哈哈。贡糖高粱四季兰,我送汝到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