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9日星期五

易成瘾通信计划表-制表填表说明

 


第一章 表格制式

第一条 易成瘾通信从两方面,即浪费时间,消耗财产两方面有所损害。

表格必须包含使用易成瘾通信的时间,事由,消耗的时间资源,消耗的现金收入或财务借调资源。
第二条 成瘾通信计划表的目的是计划,采用计划的方式,利用事由,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成瘾通信,而对于不可避免的刚性成瘾通信,则必须限制其使用时间和金额,厉行节约,量入为出,避免浪费。
时间计划方面,要事前约定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事后记录开始时间和实际结束时间,同时还要汇报完成度,避免空耗时间不做事。
金额计划方面,必须量入为出,要记录计划开销,事后记录实际开销。预算花出去前余额,预算花出去后余额,实际支付前余额,实际支付后余额。
第二章 具体实施方案
第三条 成瘾通信源自于手机使用计划表,正式更名后,包括但不限于手机使用的计划内容,对于网络通信软件微信,QQ的使用严格计划,非必要不登录。必要时尽量登录小号,避免登录大号。
其他易成瘾程式,留待后续观察并添加。但主要以上述计程式施为主。
第四条 严控手机的试验阶段自2021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2021年2月28日暂停实施并总结反思。届时,中心科技服务将推出更优质的易成瘾通信计划。

2021年1月27日星期三

2021-01-28网址截留

http://eprint.lib.xjtu.edu.cn/client/new/cprintPc/printDoc.html

兴庆校区图书馆打印机 

国虽大,好战必亡(详解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传统文化智慧

 

  “国虽大,好战必亡”这句名言,是2015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巴基斯坦议会的演讲中引用的。习总书记说:“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中国人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国虽大,好战必亡’的道理。中国人民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论’。走和平发展道路,对中国有利,对亚

  洲有利,对世界也有利,任何力量都不能动摇中国和平发展的信念。中国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即使再强大也永远不称霸。”

  “国虽大,好战必亡”这句话的出处,是号称中国古代“兵法之源”的《司马法》。先秦时期,马是最核心的战略物资,所以国家的最高军事长官,就叫做“司马”。“司马法”其实就是“司兵之法”,是供武官学习的军事法典。今天看到的《司马法》,实际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古本《司马法》,二是《司马穰苴兵法》。古本《司马法》早在周朝之前就已经有了,经过周朝大司马姜子牙之手而变得完备;《司马穰苴兵法》则是春秋时齐国名将司马穰苴所作的兵法。齐威王时,下令大夫们追论古本《司马法》,并将《司马穰苴兵法》附在其后,这就是今天的《司马法》。《司马法》在我国军事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它不仅是我国军事思想的源头,并且一直被奉为权威的军事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直到今天,书中的一些战略战术,也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不过遗憾的是,随着时光的流逝,这部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兵书大部分都散佚了,如今仅残存有五篇。

中华书局出版的《司马法》

  “国虽大,好战必亡”的具体出处,是《司马法》的《仁本》篇。《仁本》是《司马法》的第一篇,讲述的是战争的原则问题,其核心思想,就是战争要贯穿以仁为本的原则,如果目的是为了讨伐不义,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或是用战争终止战争,那是可以的,否则就不应该挑起战争。仁义的原则,不仅体现在发动战争的目的上,也体现在一些具体的战略战术上,比如不能在对方遭受瘟疫、饥荒时用兵,比如对伤病的俘虏应当给予及时救治等。总之,战争是不得已之时采取的手段,所以正确对待战争的态度,就是既不好战,也不忘战,所谓“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今天的一般人可能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司马法》明明是一部兵书,为什么还会在其中大讲“仁义”的原则,谆谆告诫诸侯们“国虽大,好战必亡”的道理呢?

  原因有两个。

  第一,战争的后果太严重,成本太高昂,所以必须以极其慎重的态度来对待。对于这一点,翻阅与《司马法》同时代的思想、军事著作,就可以看出,“慎战”乃是那个时代非常普遍的认识。比如同是周朝兵书,号称“兵学圣典”的《孙子兵法》,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始计篇》)极言战争后果之严重。而对于战争的耗费,孙子曾以发兵十万规模的战役做了估算:“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用间篇》)我们知道,战国时期中国的人口,总数也就不到三千万,即使是强大的诸侯国,其人口也不过数百万而已。十万规模的战役,被卷入的人口达到七十万家,即使是齐国这样的大国,也会被搅动得全国都不得安宁。

  第二,战争的主要对象是其他的诸侯国,而各诸侯国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周朝的诸侯,向上追溯,要么是跟着周武王打天下的功臣,要么就是周王室的子孙,彼此之间都是亲戚朋友的关系。在周朝的早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消灭对手,夺取对方的土地和人民,而是为了惩罚那些犯错误的诸侯,让他们改正自己的错误。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之间的感情渐渐淡薄,到了战国时期,战争就以攻城略地、抢夺人口为目的了,而战争的手段也就变得越来越残忍。《司马法》基本完备于姜子牙,大成于司马穰苴,姜子牙是周初之人,司马穰苴尽管是战国时人,但仍然处于战国早期,所以书中提出比较温和的战争态度也就不难理解了。这一点,和问世较晚一些的《孙子兵法》进行对比,就能看出其中的明显差别。

  古往今来的许多或正或反的事例,都说明了“国虽大,好战必亡”的道理。

  世界上有过许多国家,也曾盛极一时,但因为痴迷于战争,热衷于武力征服,所以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比如亚述帝国,它兴起于两河流域,即今天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一带。公元前8世纪末,亚述逐步强大,先后征服了小亚细亚东部、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巴比伦尼亚和埃及等地。亚述帝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完备军事体系的国家,全国奉行穷兵黩武的对外扩张政策,对外的征服战争以凶狠残暴闻名,军队所到之处城镇都被焚烧破坏,财产被洗劫一空,居民被屠杀或被掳走。连年的征战使得亚述帝国民生凋敝,民怨沸腾,公元前612年,亚述在国内各民族的起义中灭亡。

  反观中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上唯一文明绵延5000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与中国人对于战争的理解,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正因为我们的先人早就知道“国虽大,好战必亡”的道理,所以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积极开展对外交往通商,而不是对外侵略扩张;执着于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而不是开疆拓土的殖民主义。2100多年前,中国人就开通了丝绸之路,推动东西方平等开展文明交流,留下了互利合作的足迹,沿路各国人民均受益匪浅。600多年前,中国的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7次远航太平洋和西印度洋,到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没有占领一寸土地,播撒了和平友谊的种子,留下的是同沿途人民友好交往和文明传播的佳话。

  今天,重温《司马法》中“国虽大,好战必亡”的道理,显得尤为必要。之所以如此,原因至少有两个。

  第一,战争,尤其是大规模战争的代价,已经不是今天的人类所能承受的了。对于战争,历史学界总结出这样一个规律,就是上一次战争中冒头的武器,一定是下一次战争中首先使用的武器。比如美国南北战争的后期,开始使用机枪,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开始就大规模使用机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尾的时候开始使用坦克,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开始,纳粹德国就使用了坦克军团。以此类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阶段,人类使用了核武器,那么,假如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话,那么下一次世界大战最先使用的武器,一定就是核武器。而核武器一旦大量使用,其后果只有一个,就是整个人类的灭绝,这就是当有人问爱因斯坦如果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人类会使用什么武器的时候,爱因斯坦所回答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使用什么武器我不知道,但第四次使用的,一定是棍子和拳头。爱因斯坦的意思很明确,第三次世界战争大概率的可能性是核战争,而核战争一旦爆发,人类的文明就会中断。在这样的情况下,各个国家都应该对战争有理性的思考。

  第二,今天的人类,已经成为一个紧紧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了。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资本、技术、信息、人员跨国流动,我们所居住的星球已经变成了“地球村”,国家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的状态。各国利益的高度交融使每个国家都成为一个共同利益链条上的一环。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全球利益链的中断。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各国安全相互关联、彼此影响,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如何、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没有一个国家能凭一己之力谋求自身的绝对安全,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别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弱肉强食是丛林法则,不是国与国相处之道。穷兵黩武是霸道做法,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另外,我们可以比任何时候都更肯定地说,全世界的人类,其实都是一家人。我们之所以能够这样说,是因为生命科学的发现所给予我们的底气。以前,在基因测序技术没有发明之前,人类对于自己的由来,其实是不太清楚的。因为不同的人种之间在表面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人们普遍认为,不同的人种,很可能是独立由类人猿进化成人类的,比如我们很多人都曾经认为,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是现代中国人的祖先,欧洲人也曾自认为是尼安德特人的后代。但是,基因测序技术的发明,已经能够非常确定地告诉我们,今天所有的人类,全部来自非洲。大约6万年前,人类开始走出非洲,大约1万到1.5万年前,现代人类的足迹开始遍布世界各地。不仅如此,基因科学还发现,今天地球上所有人类的老祖父,都是同一个男人,大概生活在6万年前的非洲;今天所有人类的老祖母,都是同一个女人,大概生活在20万年前的非洲。所以,整个人类,都是一家人。“战争起源于人类的内心”,如果说以前的人类因为彼此的隔膜而战争,那么,今天科学的发展,应该让我们彼此的心灵拉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更近一些。

  当然,我们在强调“国虽大,好战必亡”的同时,还要注意习总书记引而不发的后半句:“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和平往往要靠实力作后盾。总之,战争是一种不得已之时采取的必要手段,所以对待战争的正确态度,就是既不好战,也不忘战:“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让铸剑为犁、永不再战的理念深植人心,让发展繁荣、公平正义的理念践行人间!

专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传统文化智慧

佛本是道 第三十七章 生死对错

 “嘿嘿!”廖小进抚mo着手上一个紫色的手镯,怪笑道:“可惜!那尊翻天印被那可恶的老道毁掉了。却从他身上什么东西都没有扒下来,真是亏大了!”廖小进还是对那大印念念不忘。

  “恩!”周青也是惋惜,“那老道倒是个高手,修为比我要高那么一点点,身上的法宝飞剑肯定不是凡品,可惜化血神刀之下,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留下来。不过你手中的琅玕环也是一件防御的异宝,制作精妙,你们三个对敌之时刚好可以组成一个三才阵法,只要不是高手,想必是破不开防御的。”
  “师傅,要说你真的是很阴险,那老道那么高的修为,居然被你偷袭之下,一刀秒杀。事先还笑眯眯的,连我们都不知道。”周晨最近开朗了许多。
  “是啊!是啊!师傅,你心狠手辣,翻脸比翻书还快,当真是笑里藏刀的典范啊!”廖小进也上来帮腔,一边还仔细的观察周青的神色,看周青尴尬不尴尬。
  “哼!天道,法道,兵者诡诈之道,对敌之时,运用巧妙,存乎于一心。”周青神色自然,没有丝毫尴尬,“那老道自己迂腐,不懂得防备,要是他当时就开溜,我还真拿他没有办法,事情传了出去,我们现在铁定都被茅山和那些道门的高手打得骨肉为泥了,还哪里有什么闲情逸致在这谈论是非对错。”
  “师傅今天就给你们好好的上一下政治课!”周青越说越得意,“修道之人,追求的就是强大的实力,修道界不同于世俗界,修道界只论生死,不争是非,不论对错。就是世俗中人,也还不是只讲强权,不讲公理。你们要牢牢的记住,修道之人打斗凶险无比,生死就是一瞬间的事,可不象体术比拼,还有留手的余地,法宝飞剑的比拼,一个不小心就是万劫不覆,神形俱灭,就是下地狱都没有资格了。所以一定不能留手,该杀就杀。”
  “只论生死,不争是非!”廖小进细细的品味这这八个字,觉得大有道理。周晨倒还罢了,本来就是妖怪,讲究的就是弱肉强食,只是和人混在一块久了,不知不觉中沾上了人类的习惯,现在听周青一说,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在山里,父亲都是这样告戒的自己。一时间竟然痴了。
  “师傅,你说我们杀了那几个茅山弟子,现在他们知道了没有,会不会查到我们头上。”对于着件事,周晨还是挺担心的。
  “怕什么,就是找到我们头上又有什么事,师傅神功盖世,连那尘空老道都被一刀秒杀,修道界又有多少化神高手。”廖小进大拍马屁。
  “胡说八道,我那是偷袭,加上化血神刀太古魔器威力无比,才在一击之下得手,要是来两个,我跑都来不急,老子就算全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铁钉?再说化血神刀极其容易反噬,都天神煞大阵歹毒无比,你们都是看到了威力的,除非功力到了当年魔道宗师余化那个境界才可以控制自如,不到万不得以,我可不敢再用。”这下廖小进拍到了马腿上,被周青训斥了一通。
  不过廖小进一想到当时的那个场面,以及以后寸草不生的那片树林,不禁打了个寒颤,深以为然。
  “晨晨,你身上的妖气虽然被我给你做的那块玉符掩盖住了,但是高明之人怕还是可以看出端倪来的,你就不要出去了,安心的修炼,等过了风头,我们就去找那天玄血魔,看它到底能不能接下我一刀之威,哼哼!他自称血魔,我这神刀正好是称做化血,名称犯了忌讳,哼哼!”周青冷笑。
  周晨心里猛的惊喜,既然周青答应帮忙,这报仇的把握就大了十分,本来还对周青的实力有所怀疑,因为那天与天玄血魔一战,周青还稍稍逊了一筹,可是自从那天见到周青一刀之威,对周青的实力简直就是崇拜了。
  凌飞心里也是颇为郁闷,不单单是自己被罢免了龙组组长一职,这龙组,别看是小小的一个组,人员也就有百来位,可是却间接掌控着中国几乎所有的道门动向,尤其是新增加的一组成员,家族势力大得惊人。组长一职,确实是厉害要紧的一个位子,凌飞能当上组长,一方面是自身能力强,二来昆仑一脉是道门领袖,身为昆仑弟子,其余门派都不说什么闲话,三是,家族的势力也是巨大,家族的生意几乎在哪个领域都有涉及,家族有几位在政府高层的地位也是不同凡响。
  这次的事情,凌飞知道是家族之间的争斗,那向辉行事阴险,而且不分好歹,好几次都和自己起了冲突,这次借机会骤然发难,自己竟然事先一点都不知道,看来自己家族中间的争斗是处了下风了。尤其恐怕是蜀山也可能插上了一手,这蜀山派自从长眉老祖开派以来,从来就是妄自尊大,不把别的门派放在眼里,要不是昆仑道法精妙,实力超群恐,怕是早就打起旗号称自己是天下第一道门了。
  更郁闷的是,这次自己来求见师傅,请师傅出山,说是当年的魔道高手又出来了,师傅听后竟然脸色古怪,久久不言,最后竟然把自己赶了出来,要自己想办法。看来自己要是不查清楚这次的事情,怕是就没有了翻身的机会了。
  凌飞怏怏的御剑在高空中飞行,幸亏是晚上,不然倒是要吓到一大批群众人民,到时候传出去,只怕又是一条罪名。凌飞心里胡思乱想。
  嗤!一道金光划破天际,带起强烈的罡风,凌非一楞,此人也是同道中人,怎么行事如此嚣张,弄出这么大的动静来?虽然是晚上,怕也是大大的不妥。眨眼之间,那到金光已经停在了凌飞面前。
  三丈来长,五尺来宽,金色的剑光上站立着一位年轻男子,那男子身穿明黄色的道袍,衣襟在夜风的吹动下,飘飘欲飞,简直就是神仙中人,卖相那是极佳,旁人看见,要说立马烧香膜拜也不是不可能。

嘎玛仁波切:上报四重恩指的是哪四重?

 上报“四重恩”是指什么呢?


  第一恩是报“国家恩”。作为一个佛弟子,应该感恩、效忠自己的国家。大到为国家的和平发展做出贡献,小到在能力所及为国家出一点力。要知道,国家这么大,人口这么多,还没有能力照顾到每一个角落。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这些佛教徒和热衷慈善的人士,为国家努力奉献。


  如果国家不安定,经历战乱饥荒,我们每天将会为了保全性命、填饱肚子而奔波,哪有心情和场所,坐下来念经修行?俗话说没有国哪有家,从历史上看,唐宋元明清,无论哪个朝代,最鼎盛的时期都是佛教最昌盛的阶段。只有国家安定,才能让佛法广弘兴盛。


  物质丰富了,权力强大了,不代表人心就会平静。只有人心能够安宁平和,才有助于国家的稳定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进步。而心灵的平静,需要依靠信仰的力量。如果你能把佛教的“十不善”断除不做,则到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会犯法,因为佛教信仰的底限约束着你。


  真正的佛教徒都应该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去行使作为公民的权利,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和弘扬国家民族的文化及优良传统。如果能力上做不了太多贡献,至少不去犯法,做一个奉公守法的公民,也是“报国家之恩”的一种方式。


  第二恩是报“众生恩”。佛教徒经常问,是什么成就了佛?就是众生成就了佛,没有众生就不可能成佛。佛发愿说要利益天下一切苦难众生,最后佛依靠众生的巨大力量,成就了无上正等正觉。


  人类最怕孤独,是相互依赖才能生存的动物。大多数人必须依赖身边的人,依靠众生才能修行,除非可以像很多高僧大德一样,在山洞里修行一辈子。我们都需要亲情、友情,需要邻里、同学、同事之间的相互关爱。但是要知道,亲与仇都逃不开无常的变化。今天你不喜欢的人,明天可能是你的救命恩人。现在你最讨厌的人,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却成为真正值得你感恩的人。其次,我们每个人从头到脚,身体里有数不尽的细胞活着,这些生命组成了“我”。如果没有这些细胞众生,就不会有“我”的存在。所以我们必须要感恩众生。


  个人的力量非常有限,凡事都要依靠其他生命才能完成,就算要喝一杯水也一样。水要怎么蓄积?要如何过滤?谁来造水管?水要怎么送到家里?煮水的煤气要从哪里来等等。连喝一杯水这样的小事,都要依靠一大群人才能完成,更何况是其他的事情?


  因此,我们必须要感恩众生,感恩身体里的所有生命,感恩父母,感恩亲朋好友,还要感恩伤害我们的人。因为没有人伤害我们,我们很难成长。如果从来没有跌倒过,没有学过疗伤的方法,当要独自面对生命的苦难时,会是非常艰难的经历。就像被父母过分呵护而长大的小朋友,面对挫折的能力是非常薄弱的,只有曾经跌倒过,下一次才会避开绊脚石。很多时候,苦难挫折是最强大的进步来源。


  第三恩是报“父母恩”。佛教的基础是“慈悲为怀”,慈悲就是要视所有的众生如自己的父母。佛陀本生传里记载,佛陀在很多生世都以大孝报答父母之恩。所以,作为佛弟子,我们一定要感恩父母,包括报答生养我们的父母,以及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整个大自然。


  首先,要感恩父母。因为没有父母,我们就无法获得暇满人身,就没有成佛的机缘。伟大的释迦牟尼佛对父母更是绝对的孝顺。悉达多王子一出生,母亲摩耶夫人就过世了。而王子在得道成佛之后,为了报答母亲怀胎十月的恩德,亲赴忉利天为母亲说法。那时,母亲因为生下佛陀及她自己累世的功德,成为忉利天主。佛陀特别为她宣讲了四十九天佛法,其中就有令人感动涕零的《地藏菩萨本愿经》。很多学佛的人对《地藏经》都很熟悉,也时常念诵,经文的内容处处流露着感人的大孝报恩思想。


  此外,悉达多王子一开始想要出家时,父亲净饭王不答应,要他先娶妻生子之后,才考虑让他出家。他只好顺从父亲的要求,在一一做到后,才在某天深夜离宫出走,开始探求宇宙人生的真谛。后来,净饭王过世了,佛陀赶回来奔丧,并且要求亲自将父亲的遗体放入棺木中。然后,佛陀和他的儿子罗侯罗、胞弟难陀、堂弟阿难四个人,一起把父亲的棺木扛在肩上,抬到佛陀经常讲经说法的灵山安葬。之后,佛陀就宣说了《父母恩重难报经》,告诉佛子对自己的父母要赡养、要孝顺。孝顺不代表盲从,父母说的虽然不一定都是对的,但要发自内心对父母有感恩的心。


  其次,我们要感恩“大自然”这个母亲。大自然无私给予我们生存所需要的万事万物,阳光、空气、水、植物等等,我们应该要感恩。佛教徒为什么那么喜欢做环保和放生,不伤害其他生命?就是因为我们知道,山川草木之内都有生命存活着,而且万事万物都是互相依存的。所以人类不能为了一己私欲,不顾其他生命的感受,就肆意妄为,否则恶果很快就会来临。


  虔诚的佛教徒所居住生活的地方,水是干净清澈的,森林也保护得很好。人与动物能和谐相处,就是因为没有人去滥砍滥伐,肆意杀害动物。即使是生活上有需要而去砍树,也会主动再种下新的树苗。因为佛教徒知道,向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之母索取后,也要记得回报。佛陀建立的鹿野苑,应该算是最早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他用实际行动告诉后世的佛子,应该要爱护大自然以及存活在里面的生命。


  生命是不停在轮回循环,而这一世我们能变成有福报的人,非常难能可贵。要知道,并不是生生世世都能有如此的好福报。所以我们要懂得感恩,要尽力回馈国家和社会,特别要对无始以来当过我们父母的众生,无私奉献,感恩报恩。


  第四恩是“三宝恩”。作为佛弟子,要时时对佛法僧三宝,怀有感恩之情。佛宝,就是无上伟大的导师——佛陀。没有佛陀就不会有佛法,是佛陀把殊胜的佛法传下来,教导众生如何走上究竟解脱之路。法宝,就是佛陀传下的教法。僧宝,就是所有的罗汉和菩萨们,他们是我们走在解脱道上时,一路前行的同伴。


  如果我们不知道国家恩、众生恩、父母恩、三宝恩有什么意义,也不懂得感恩的话,就容易掉入嗔恨抱怨的深渊,永远不会快乐。


  我发现抱怨最多的,往往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一些富有的人。比如我有一些富豪朋友,有的移民国外,拿了其他国家的国籍,变成了外国人,有些则是在国内赚了几十亿、几百亿,却依然对国家不满意。


  我经常对他们讲一句藏地的俗语:不要在丰收过后骂土地。是这块土地养育了你,给了你丰厚的收获与回报,你不但不感恩,反过来还骂这块土地有石头、杂质、玻璃碎片和农药残留物等等。作为从这块土地上索取的人,你为这块土地做了多大贡献?该你奉献回报的时候,你拍拍屁股就走人了,毫无感恩之心,这合适吗?要知道你所得到的一切,都是依靠大家的力量创造的,只靠你自己是不可能办到的。现在该是你为大家付出的时候,你在哪里?当然不只是富豪,才需要对这块土地回馈,每个人都应该如此。


  人是有欲望的,毕竟我们还不是佛菩萨,所以贪、嗔、痴、嫉妒、傲慢都会有,但是一定要学会懂得知恩、念恩、感恩、报恩。至少我们能把自己管理照顾好,能解决自己的温饱,处理好家庭的事情,不要去犯法,这就很好了。有更多的能力,就为社会多做一些事情,当你在做慈善,为别人奉献时,会发现自己的能力其实是很强大的。


  生命是不停在轮回循环,而这一世我们能变成有福报的人,非常难能可贵。要知道,并不是生生世世都能有如此的好福报,所以我们要懂得感恩,要尽力回馈国家和社会,特别要对无始以来当过我们父母的众生,无私奉献,感恩报恩。

净空法师开示 - 不能心外求道

 即使有殊胜的缘分,中国人讲的特异功能,你能看见一般人见不到的,你能听见一般人听不到的音声,这是个特殊缘分。你要晓得,你的身见没破,你自私自利没放下,你是凡夫。你这个能力不是自己的,别人借你的身体在起作用。现前这个社会很复杂,很多,能不能相信这些?不可以,要相信自己。相信别人,这叫外道,心外求道;要相信自己,一切唯心造。


最明显、最多的就是附体,附体的现象太普遍了。我们遇到附体现象,用什么心态对他?礼敬诸佛当然是应当的,赞叹如来,他说的是善的,说的是跟佛经上相应的,赞叹他;说的跟佛经上不相应的,要批评他,告诉他,他说错了,纠正他。为什么?他也是凡夫。因为他没有肉身,他的活动能量比我们大,我们受身体拘束,他没有这个拘束,所以很多消息他灵通,我们不知道,他知道。任何信息,你要记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无论是物质上的信息、依报的信息、正报的信息、自然界的信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自性清净心里头一尘不染,你永远记住这个,这是真的。


有些信息是可以供给我们做参考的,譬如灾难的信息,他们传来的,都说这个灾难是真的,真有。对我们有好处,让我们提高警觉,我们在这段时期认真努力来争取。争取什么?争取上善人的条件,上善,极乐世界是上善之人俱会一处,咱们得修上善。上善,断恶修善而不着相,不要把断恶修善放在心上,那就是上善。上善是什么?忘我,有我不是上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才是上善,大乘佛法里头最低的条件。


------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一五集)